ZHCAA86A October 2020 – February 2021 LMG3422R030 , LMG3422R050 , LMG3425R030 , LMG3425R050
Other TMs
在快速充电适配器、数据中心、电信、电动汽车以及其他迫切需要普遍采用高密度、高效率电源系统的应用中,高电压 (> 600V) 氮化镓 (GaN)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HEMT) 正在逐步取代硅基晶体管,请参阅 GaN 让能源利用率再上新台阶。由于减少或消除了引线引起的寄生效应,在电源开关应用中,表面贴装型封装比穿孔型(如 TO-247)更适合 GaN-HEMT 器件,更利于发挥此类器件的作用。德州仪器 (TI) 实施了一种直接驱动 GaN 解决方案,其实施方法是将高电压 GaN 晶体管及其驱动器与集成保护功能一起封装到一个四方扁平无引线 (QFN) 封装中,请参阅GaN 器件的直接驱动配置。已完全发布的 LMG341x 产品系列针对导通电阻为 150、70 和 50mΩ 的器件采用相同的 QFN 8x8(即 8mm x 8mm 封装尺寸)封装,请参阅氮化镓 (GaN) IC – 产品。通过这种表面贴装封装解决方案,TI 的 GaN 晶体管及其集成驱动器不仅消除了共源电感,显著降低了栅极回路电感,还内置了热保护和电流保护功能,请参阅使用集成式驱动器优化 GaN 性能。然而,裸露散热焊盘的面积和封装尺寸较小,因此这些产品的功率耗散能力受到限制。为了满足高功率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如服务器和电信领域的 4kW 电源装置),已经为 TI 的下一代集成式 GaN 功率级 (LMG342x) 开发了新型 QFN 12x12 封装。此应用报告介绍了这种新封装的热性能。
图 2-1新开发的 QFN 12x12 是一种小型、无引线的表面贴装封装,其底面有一个裸露的铜 (Cu) 散热焊盘和功能引脚,如 中所示。它保持了与先前的 QFN 8x8 封装解决方案(用于 TI 的 600V GaN 功率级产品)相同的电气特性和功能集成。改进的封装热设计改善了功率耗散水平,并通过这一更新的 QFN 12x12 配置实现。
图 2-2 显示了 QFN 12x12 封装,与先前的 QFN 8x8 版本相比,该封装的散热焊盘面积大 3 倍,但中心散热焊盘(在内部连接到电源)与底部漏极端子引脚之间的爬电距离仍为 2.75mm。表 2-1 比较了 TI 的 QFN 和其他常用表面贴装封装(用于高电压 GaN 或碳化硅 (SiC) 分立式器件的 TO 无引线 (TOLL) 和 D2PAK)的封装面积和散热焊盘面积。与竞争对手的封装相比,TI 的 QFN 12x12 封装的裸露散热焊盘面积最大,为 79mm2。虽然该封装在印刷电路板 (PCB) 上占据的空间比 TOLL 封装大,但其散热焊盘面积与 PCB 封装面积之比比 TOLL 封装高 7%,因此它所包含的通过底面冷却系统散热的有效面积更大。
制造商 | TI | TI | 竞争对手 A | 竞争对手 B |
---|---|---|---|---|
封装 | QFN 8x8 | QFN 12x12 | TOLL1 | D2PAK2 |
PCB 上的最小封装面积 (mm2) | 64 | 144 | 116 | 165 |
裸露散热焊盘面积 (mm2) | 23 | 79 | 56 | 45 |
散热焊盘面积/PCB 封装面积 (%) | 36 | 55 | 48 | 27 |
图 3-1
描绘了从器件结到环境的两条平行热流路径,并给出了相应的一维热阻 (Rθ) 电路模型。表 3-1图 3-1 对 中所示和本报告讨论的各种 Rθ
参数进行了说明。底面冷却的 QFN 12x12 封装设计为主要通过热界面材料 (TIM) 以及与环境相连的散热器从基体 PCB
中散热。在这种典型的底面冷却配置中,从封装顶部散发到环境中的热量极少。底部路径的效率越高,从顶部散发的能量就越少。
Equation1因此, 可使用 对一种高效率底面冷却系统的
RθJA进行估算:
RθJC(bot 或 top),定义为在器件结与封装表面之间用于散热的热阻,通常在制造商的数据表中给出。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这个参数直接比较封装的热性能会带来误导,特别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封装。例如,当采用 D2PAK 封装时,同一个 600V Si MOSFET 的 RθJC(bot) 值可能为 0.8°C/W,但采用 QFN 8x8 封装时此参数的值为 0.6°C/W,原因在于 D2PAK 具有更厚的铜片。这并不意味着 QFN 8x8 封装在热性能方面比 D2PAK 更好。通过增加封装热阻 RθJC(bot),在 D2PAK 封装中使用较厚的铜片进行裸片连接,可以在热流到达 PCB 顶部铜层之前在封装内部实现更均匀的热量分布。此外,热片较大也使系统设计人员能够在 PCB 上增加更多的铜焊盘面积和散热过孔,以降低其热阻。PCB 上的散热更有效,因此 RθTIM 会随之降低。因此,通过提高现有冷却元件的效率和/或采用更有效的散热解决方案,在散热方面设计良好的封装有助于提供系统级别的功率耗散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底面冷却的表面贴装封装,其热性能不可避免地与安装板(以及附着的 TIM,如果使用)相耦合。Equation2为了更好地定义和比较不同封装的热性能,在以下章节中使用了一个实用指标 RθJC/P(即从器件结到主冷却平面的热阻),其定义请参阅:
Equation2对于此定义, 中不包括 RθH/S 或 RθColdplate,因为它们独立于器件封装设计,更多地取决于其自身特性(如材料和结构)和其他使用条件(如空气/冷却剂流速)。
符号 | 说明 |
---|---|
RθJA | 结至环境热阻 |
RθJC(top) | 结至外壳(顶部)热阻 |
RθJC(bot) | 结至外壳(底部)热阻 |
RθCA | 外壳至环境热阻 |
RθJC/P | 结至冷却平面热阻 |
RθPCB | PCB(包括焊料层)的热阻 |
RθTIM | 热界面材料 (TIM) 的热阻 |
RθH/S | 散热器的热阻 |
有关如何在系统级热设计中优化每个冷却元件的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已发布的应用报告 SNOAA14 和 SNOA946。一些要点汇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