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ST154 March 2025 LMG3422R030 , LMV797 , SN74LV1T125 , TLV713P-Q1 , TMS320F280033
近期推出的模組化硬體系統——通用冗餘電源供應器 (M CRP-CRP) 規範 [1] 要求,當資料中心所使用的電源在經歷輸入電壓不足或斷電事件後恢復供電時,需對再湧浪電流(不同於一般所熟知的湧浪電流)加以限制。先前未指定此再湧浪電流,且此事件不存在特殊控制動作。本文將提出一種低成本、簡單且高效的方法,來滿足 M-CRPS 規範的要求。
對於大於 75W 的前端電源供應器 (PSU) ,需要進行功率因數校正 (PFC)。PFC 會迫使輸入電流跟隨輸入電壓,使電子負載看起來就像一個電阻器。PFC 通常具有一個大輸出電容器。啟動前, PFC 輸出電容器會完全放電。由於 PFC 結構在 VAC > VOUT 時提供電流路徑,因此施加 AC 電壓將產生大量電流,因為輸入電壓基本上是直接施加到 PFC 輸出電容上。此電流稱為湧浪電流。
在 PFC 輸入端放置一個具有正溫度係數的熱敏電阻 (RT) 和一個機械繼電器,可以限制湧浪電流,如圖 1所示。在 PFC 開機期間,繼電器處於關閉狀態。湧浪電流受 RT 限制為低值, PFC 輸出大型電容器 (CBULK) 會逐漸充電。一旦輸出電壓 (VOUT) 充電至等於 AC 電壓 (VAC) 的峰值,湧浪電流就會降至 0。接著繼電器會開啟,並旁路 RT ,以減少正常運作期間的功率損耗。
再湧浪電流有所不同,其發生在正常 PFC 運作期間。如圖 2所示,當 PFC 正常運作時, AC 輸入電壓突然下降。由於負載仍然存在, PFC VOUT 可能會降至較低的值。然後,當 AC 電壓恢復時,若 AC 輸入電壓高於 VOUT,則會再次出現湧浪電流。此電流稱為再湧浪電流。
之前,其完全依賴於功率級元件處理再湧浪電流的能力。測試結果顯示,再湧浪電流可跳至高於 PFC 額定最大輸入電流 10 倍以上。這種再湧浪電流可能會損壞電源供應器或縮短其使用壽命,這也是 M-CRPS 規範在 AC 電壓恢復後限制再湧浪電流數量的原因。在半個週期的輸入頻率下,湧浪電流的均方根值應小於 PSU 最大額定電流的五倍 (5 × Irated,RMS) ,而在一個週期的輸入頻率下,浪湧電流的均方根值應小於 3.5 × Irated,RMS。此外,AC 輸入施加後,輸入電流應在兩個輸入頻率週期內穩定至 ≤2 × Irated,RMS。
在此期間若考慮到 PFC 脈衝寬度調變 (PWM) 操作,則會變得更加複雜。若 PFC 控制不當,在 AC 電壓恢復時可能會出現不合適的 PWM 工作週期,進而導致另一個輸入電流尖峰,亦可能超出 M-CRPS 規範的限制。
另一方面,當交流電壓恢復執行時,PFC 必須盡快提供足夠的電流以將輸出電壓提升至其穩壓水平;否則,因負載沉重,VOUT 將持續下降,最終可能觸發 DC/DC 轉換器的輸入欠電壓保護。在 AC 電壓恢復後,為 PFC 輸出電容器充電將需要大輸入電流,無論是來自 VIN >VOUT 時的再湧浪電流,還是來自 VIN < VOUT 時的 PFC 控制迴路。
本文提供了處理此再湧浪電流的解決方案,因此當 AC 電壓從壓降回來時,再湧浪電流(當 VIN > VOUT 時)和非再湧浪電流(當 VIN < VOUT 時)皆可受到良好控制,不僅足以快速提升 VOUT ,亦不會超出 M-CRPS 限制規範。
圖 3說明了建議的低成本再湧浪電流控制方法。與圖 1相比,有兩個不同之處。首先, RT 已從 AC 側移至 DC 側。其次,金屬氧化半導體場效電晶體 (MOSFET),Q5 取代了傳統的機械繼電器。選擇固態繼電器的原因是需要快速打開和關閉繼電器,而機械繼電器對於此目的而言太慢。此外,由於 MOSFET 無法關閉 AC 電壓,因此將其置於 DC 側。湧浪電流受限的運作方式與傳統方法相同。首次將輸入電壓施加到 PSU 時, RT 會限制湧浪電流。湧浪電流通過後, Q5 就會開啟,並旁路 R T。
圖 4說明了建議的再湧浪電流控制方法。Vac 為 PFC 輸入電壓, Vout 為 PFC 輸出電壓, Iac 為輸入電流。Q1 和 Q2 為高頻開關,可在每個 AC 半週期交替用作 PFC 升壓開關或同步開關。AC 線路會下降 10ms ,然後在 PFC 以全負載運作時恢復峰值。這是 AC 電壓壓降的最壞情況。
這是建議的再湧浪電流控制方法:
此程序將重複執行,直到 VOUT 超過 VAC。